“我在中山大學已經67年了,對這裡是很有感情的。”96歲的夏書章教授鶴髮童顏,中氣十足。
  當年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,他應邀南下,成為中大當時最年輕的教授。他見證了這所南國著名學府的風雲變遷,萌發出將行政學引入中國高等教育的重大想法,建專業、編教材、做實驗,為中國行政管理學拓荒……時至今日,這位年近百歲的“中國MPA之父”仍孜孜不倦地為中大培養博士生。近年來,每年中大學位授予儀式上,夏書章手舉重約5公斤的權杖率主禮教授進入禮堂,總能引起轟動。
  曾是中大最年輕教授
  夏書章75年前填報志願時,曾想報考中山大學,但因戰亂遷徙沒能在中大求學。“新中國成立前,中山大學與北京大學、中央大學是全國最大的三所大學。我從小崇拜孫中山先生,對中大的印象非常深刻。”
  1947年,時任中大校長王星拱向夏書章拋來橄欖枝,力邀這位取得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“海歸”來任教。時年28歲的夏書章從江蘇南下,成為了中大當時最年輕的教授,在政治學系教行政學、行政法和市政學三門課。
  1952年,全國開始了高校院系大調整。中大的天文學系、地質學系、哲學系、人類學、語言學等相繼併入外校。中大文、理學院與嶺南大學等相關院系合併,組成新中山大學,由石牌遷址到原嶺南大學所在地。“原來學科齊全、陣容鼎盛的中大,全校學生只剩下不到一千人,因為怕沿海打仗,中大當時獲得的教育經費是很少的。”夏書章說。
  院系調整後,由於政治學、社會學等系全部停辦,夏書章只能“轉行”教“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”,講授《社會發展史》、《蘇共黨史》等。他開始探索將行政管理學理念與中國國情融合,為後來在國內高校引進MPA學位制打下基礎。
  復建行政管理系,引進MPA學位制
  1979年3月,鄧小平在一次講話中指出:“政治學、法學、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,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,現在也需要趕快補課。”這讓夏書章看到了恢復行政學專業的曙光。他隨即在《人民日報》發表文章呼籲“把行政學的研究提上日程”,併在1985年出版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本《行政管理學》,參與組建了中國行政管理協會。
  1986年,國家教委批准開辦行政管理四年制本科專業,翌年中山大學恢復了行政管理專業招生。在夏書章引領下,中大的行政管理專業步入了發展的“快車道”:1991年主編出版《行政管理學》(中山大學版)新教材,1994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,1998年6月中山大學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,成為我國第一批行政管理學三個博士點之一,2001年組建成立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。
  “生不逢時老逢時,耄耋欣幸歷盛世。”正是懷著這份激情,如今96歲的夏書章仍堅持帶博士生,近年他還在研究一個“時髦”的課題——“幸福城市如何建設和治理”。
  “中大能有今天,就是學風好、講實在”
  “中大有今天很不簡單!我在這裡,真是越乾越高興。”夏書章說,中山大學的發展有起有伏,改革開放後,從最低點往上攀升。在1979年下半年,中大就組建改革開放後內地高校第一支出國訪問的學術代表團,回訪美國加州大學。“我們到了紐約,報紙上頭版頭條報道:‘中國中山大學學術代表團訪問美國。’這是個大新聞啊!從1949年到1979年,三十年沒有這樣的代表團赴美。”
  “中大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,始終與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進程保持著一致,穩定地躋身於中國一流高校的行列。”不過,這位老學者並不看重現在熱門的“大學排名榜”,“光看排名其實沒有意義。我們要實實在在看成果、看畢業生。”他認為,中大能有今天,很重要的一條經驗,就是學風好、講實在。“中大人做學問朴實,不浮躁、不驕傲、不猖狂。”
  九十年校慶之際,這位“同齡人”勉勵中大師生,要踐行孫中山先生立下的十字校訓“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”。“我常常對學生講,記住校訓,受益終生。不學無術是不行的,不動腦筋、死記硬背是不行的,不明大是大非、光說不做是不行的。不要辜負了‘中山大學’這四個字。”
  總策劃:鄭德濤 莫高義 張東明
  陳春聲 王更輝 李萍
  總統籌:段功偉 丘國新
  策劃統籌:戎明昌 王麗霞 陳楓雷雨
  圖片統籌:王輝  (原標題:夏書章:“光看大學排名沒有意義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feb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